2014年5月5日 星期一

「我支持興建核電廠!」-反串是一種行銷藝術




如果我站在街頭上大聲說:「我支持興建核電廠!」,多數人大概會覺得我瘋了。但如果換成說:「我反對興建核電廠!」,好像又覺得沒什麼大不了。

到底是什麼原因,讓民眾在同一個議題不同面向的表態上,出現如此之大的差異呢?看看下面的兩部影片:


【支持在你的縣市興建核電廠】-高雄篇


Fuck the Poor?



為什麼民眾在被請託聯署支持蓋核電廠時、在叫窮人去死時,會更願意表達自己的想法?

以二分法來看,在影片中問民眾對核能發電廠的態度可以有兩種問法:「你支持核能發電廠嗎?」、「你反對核能發電廠嗎?」。

但這句話被背後有著一個含意:『請你支持我』支持/反對核電廠。初步作個推測:當我和你立場相近時,有可能較不容易表態或者婉拒;但當出現立場有差異時,就會較有可能反對或抗拒。

那我們試著抽換成貧窮看看:「我願意幫助窮人」、「我反對幫助窮人」,有趣的事情可能就會發生了,可能會發現兩方都會有支持與反對的聲音出現,又或者多數人都不願意表態。所以是議題的差異囉?那我們若大喊「Fuck the Poor!」或許就又有不一樣的事情發生。

於是乎可能原因指向了一個:道德感。

核四議題本身的道德問題出在於:核廢料的存放、當地居民的健康、台灣人民的安全。在這個影片上有兩個層次1.)支持台灣興建核電廠→我反對在台灣興建核電廠。2.)支持在自己的居住地蓋核電廠→我反對在自己的居住地蓋核電廠。在後者,很明顯就能看出所謂的鄰避效應(Not in My Backyard的道德問題。

Fuck the Poor!」與反對幫助窮人兩者有微妙的差異:前者認為窮人不該存在於社會中,而後者認為我們不需要幫助窮人。但前者則是有剝奪人生存的權利,而後者則是不願意協助窮人,有程度上的差異。

總結來說,反面立場更有可能讓民眾表示自己的意見,換句話說,就是「反串」更容易蒐集意見。而切入點可依議題的道德面做設計,更能喚起民眾的意識。往後,在做倡議影片時,從道德角度切入的反串法也是個可以考慮方式喔!


0 意見:

張貼留言